2024年,阿勒泰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、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工作建设,现将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如下。
一、本年度主要工作举措及成效
(一)聚焦法治建设,依法治市工作纵深推进
一是统筹推进法治建设,突出党的统领作用。今年以来,累计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3次,制发文件7份,推动依法治市工作全面开展。紧抓“关键少数”,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市委党校的必修课,纳入主体班次6次。创新开展述法工作,教育工委、卫健委、国有资产投资服务部门对照市级层面述法要求、标准,组织本行业领域通过述法会议的方式进行专题述法,全市80余名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述法,述法率100%。280余件文件、常务会议议题、规范性文件、合同文书均通过合法性审查、法律顾问审查。
二是创新法治督察形式,压实主体责任。市人大常委会、市委政法委、市委编办、市检察院等部门联合开展法治督察,首次采用征集方式形成法治督察重点事项清单,共征集筛选40余项法治督察重点内容,全年开展两轮次督察工作,实地调研督察覆盖全市市直部门(单位)、乡(镇)、街道,持续以法治督察推进法治建设各项任务落实。共发现共性问题、个性问题70余条,下发整改通知书11份,形成统一调度、多部门跟进落实、统一督办的“1+N+1”工作模式。
三是深入实施“八五”普法,营造浓厚法治氛围。创新线上普法模式,由市融媒体中心牵头打造的“雪都说法”线上普法专栏,开展聚焦实事重点普法,已拍摄普法视频40余条;市检察院以“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法治保护环境”为主题打造“雪都青少年法治实践基地”累计举办“春风送法 守护成长”“红领巾走进检察蓝”反霸凌、防性侵普法系列活动40余场,惠及学生近4000人。全市开展各类法治宣传1454场次,举办法治讲座380余场次,发放各类宣传单11.2万份,解答法律咨询520余人次,受教育群众达19.4万人次。
(二)聚焦复议诉讼,服务大局能力全面提升
一是畅通行政复议通道。率先建成行政复议听证场所,推动行政复议听证程序、听取当事人意见程序标准化建设。截至目前,收到复议申请84件,受理62件。落实府院联动、府检联动相关机制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2年保持100%。
二是优化执法队伍建设。扎实开展执法突出问题整治,组织开展全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,累计评查行政处罚案件190余卷册,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;全市设立第一批20个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,选聘33名行政执法义务监督员,行政执法外部监督体系初步建成;累计组织6期行政执法培训班,各级各类执法人员、法制审核人员1072人次参加培训;连续两年组织开展执法证件换代更新、动态清理,为全市624名行政执法人员及时换发新版执法证件(其中市直单位569人,乡镇55人)。
(三)聚焦平安建设,安全稳定格局逐步巩固
一是人民调解载体多样化。积极探索拓宽人民调解与公证、司法审判工作接口,推进信访工作与人民调解、司法确认衔接工作机制,落实“信访调处+人民调解+司法确认”联动工作机制。2024年以来,进行矛盾纠纷排查12轮次,成功调解案件339件。
二是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。组建重大决策风险评估专家团,首批聘请17个单位29名行业骨干担任重大决策风险评估专家,为规范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奠定基础。12个基层法律服务所84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通过年度考核,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进一步完善。
(四)聚焦法律服务,便民惠企工作务求实效
一是法律援助提质扩面。成功申请“1+1”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,短期引进1名法律援助律师志愿者。持续推进“法援惠民生”品牌活动,深化“农民工讨薪专项行动”,保障农民工法律援助“绿色通道”常态化运转。今年以来,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7件(其中刑事案件65件,民事案件52件),解答来访、来电法律咨询2600余人次。
二是公证服务不断延伸。深入推进已公布的公证事项办理“最多跑一次”,实行公证事项证明清单制度。组建“为企服务工作队”,专门受理涉企公证。全年办理公证3558件,接待来访咨询4700余人次;办理证据保全公证21件。率先在市人民法院试点成立司法辅助中心,畅通公证机构参与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庭前化解绿色通道。今年以来,共受理案件487起,已调解成功211件,其中司法确认162件。
二、存在的问题及不足
一是学法用法不够深入。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还有差距;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学习还不够深入;依法行政刚性执行仍有欠缺。二是工作推进还有不足。法治建设总体进程不均衡,法治专业人才力量薄弱,个别单位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,行政执法质量不高、复议答复与出庭应诉不规范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。三是社会参与还有差距。法治政府建设的先进典型和示范标杆引领发挥不够,社会各界共同参与、齐抓共管的格局还需进一步完善。
三、2025年工作思路
(一)持续抓好法治宣传工作。全面实施“八五”普法工作,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机关“谁普法谁执法”责任制,开展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行动。扎实做好“八五”普法终期评估验收工作。创新开展“法治十进”,突出普法重点,创新普法载体,优化普法供给,丰富普法工作内容,打造普法新特色、新品牌,真正把法律送到群众身边、送到群众心里。积极助力乡村振兴。持续抓好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工作。持续抓好乡村“法律明白人”培养工作。持续做好第三批自治区级“民主法治示范村”创建工作。
(二)持续抓好法治政府建设。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纳入各部门、乡镇(街道)工作重点。持续贯彻落实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》重点任务清单,健全法治建设领导机制、推进机制和督察考评机制。持续做好法治建设督察巡察,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公述民评,督促部门、乡镇(街道)切实履行主体责任。做好2024年度述法工作会议的提前谋划和部署。持续推进“一规划两纲要”和自治区贯彻落实“一规划两纲要”实施方案及重点任务的落实。持续推进法律顾问工作有效落实。常态化做好行政复议的受理、审理。
(三)持续深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。着力提高行政执法队伍能力素质,规范行政执法行为,强化行政执法监督,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。推进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设。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。检查行政执法“三项制度”落实情况。依托“行政执法案件监督平台”“市人民政府网”开展线上监测,督促市直执法部门进一步精准落实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制度、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。
(四)持续抓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。科学整合律师、公证、调解、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,不断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方式,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。把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向乡村辐射,逐步形成覆盖城乡、便捷高效、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。认真贯彻《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》,推动提升法律服务质量。持续宣传贯彻实施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》,建立完善全业务工作制度和全流程办案标准。加强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,推动建立公职律师、法律顾问激励保障机制,推动法律顾问“有效覆盖”。
(五)持续抓好基层基础。深入落实全区调解工作会议精神,继续深入贯彻落实“枫桥经验”,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;继续落实好人民调解“一案一补”工作。规范化推进阵地建设。力争2025年推出一批示范性司法所、特色品牌司法所、基层法治工作联系点。切实提升能力素质。强化对司法所干部轮训不少于90小时,切实提升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。